登录 | 注册 | 帮助

lxbfYeaa  DExWtSbs  1  保安  金永才 
范雨素们的打工文学,可能一去不复返|新京报快评
2017/11/22 11:06:41  来源:新京报快评


生活中的范雨素。

  1.范雨素走红也是一种高手在民间现象

范雨素的走红,让我想起了《星光大道》、《超级女声》这类综艺节目,尽管他们的成名路径不尽相同。

范雨素是通过自媒体而得以亮相,有一定的偶然性,而综艺节目更像是工业流水线的加工模式,可以反复推出大众偶像。

但从受众的角度看,范雨素和选秀艺人们受到追捧,有一种社会心理不可忽视,那就是对高手在民间的期待。

人们在关注他们的时候,除了对其禀赋点赞,更会关注他们的身份和经历;媒体在报道他们的时候,也会不自觉地呼应这种期待,诸如脑瘫诗人打工作家,莫不透露出这种偏好。

余秀华走红时,当时就有批评者指责脑瘫这个前缀。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让人无奈的传播现象,外界不会轻易就忘记他们的身份符号。

回到范雨素,她写出这样一篇优秀的文章,如果身份是学者,哪怕是尚在学校的大学生,可能都不会引发这么大的反响。范雨素的打工者身份和她出彩的写作尝试,这种反差或者说充满戏剧性冲突的元素,是她受到关注的最大资本。

毕竟,这个社会太需要励志故事了,高手在民间的现象实在是太吸睛了。

  2.打工文学曾红火一时

其实,无论是从范雨素接受采访时阐释对文学和人生关系之间的理解,还是外界在阅读范雨素过程中流露出的审美倾向,都只是停留在文本层面,对她的很多悲情化严肃讨论,都只是一厢情愿。

在我看来,围绕她而出现的充满俯视姿态的怜悯,这类苦难主题的讨论,都显得过于拧巴。我更关注的是范雨素的写作,这种充满打工文学属性的创作,似乎早已淡出大众视线,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打工文学其实颇有市场号召力。

印象中,当初我姐姐每年打工回家肯定会携带两种行李:港台艺人的音乐卡带和以打工为主题的杂志。

当初打工文学是务工者的一种时尚消费,伴随着人口快速流动,这类生活读物受到欢迎。1988年在深圳创刊的打工文学杂志《大鹏湾》,巅峰时仅单期发行量据说就在10万份以上。

这个市场曾经培育出不少打工作家,写作者有相应的阵地和群体。范雨素所长期活跃的北京皮村工友之家,就聚集了不少像范雨素这样的写作者。

范雨素在文章中提及,她的工友写过一篇炫狗话题的文章并发表在《北京文学》,而她本人也在写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。我不清楚他们是否还有其他的传播平台;也不了解在他们群体内部,是否有着像上个世纪90年代那样的对打工作家的群体认同;他们的写作是否得到市场的回应。

换句话说,现在还有多少人在阅读打工文学,尤其是打工者们对打工文学还有多大的兴趣?

和其他文学类别一样,打工文学也受到互联网的冲击。近年有一种值得注意的迹象,即主流社会对于互联网所带来的阅读冲击保持着足够的警醒;碎片化、快餐化阅读受到批判,尤其是那些掌握话语权的社会精英,经常动员民众严肃阅读、深度阅读。

范雨素习惯了独来独往,媒体轮番到访让她措手不及。

  3.“皮村文学可能只是个兴趣圈子

在今年世界阅读日那天,各地掀起各种动员活动。希望年轻人能坐下来读一些严肃的文学,严肃写作者们经常语重心长地发出这类呼吁。与此同时,近年大批严肃文学期刊稿费上涨。此类发声和行动看似逆潮流,但的确在一定程度上,起到了维系严肃阅读市场的效果,这个市场今后可能不会萎缩反而可能扩张。

那么,像范雨素这种用纸和笔写出来,且以务工为主题的文学作品,是否会收获相应的市场?

从社会趋势的角度分析,打工作家以及打工文学的处境恐怕并不乐观。和主流阅读市场不一样,打工文学处在相对边缘的位置,可替代性也太强。这些年互联网用户大幅增长,其动力主要来源于农村地区为代表的边缘人群

像快手这样的互联网产品,有一种颇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,快手是针对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用户。这类产品惊人的用户数也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,当务工人员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大,加上缺乏深度、严肃阅读的基因,或许对打工文学就意味着巨大的危机,这可能是一种难以逆转的社会趋势。

打工文学很大程度上,是打工者精神生活匮乏时代的产物。如今出现了太多的替代选项,像皮村的工友之家,可能只是兴趣圈子。单纯以务工者为读者且有一定影响的打工文学,恐怕早已一去不复返。

/何小手

 ()

 

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
三百六十行劳务网  三百六十行工匠网  三百六十行经理人网
Copyright 2017 杭州钨锋数谷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电话:0571-86995329 邮箱:service400@360laowu.com 微信号:cn360hr
浙ICP备17042565号-1  浙公网安备 33011802001650号